●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位男子奥运冠军,集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于一身的大满贯选手●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和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亚洲第一个夺取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选手●2002年进入美国NBA,2016年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17年当选中国篮协主席从“增强体质”到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强壮民族体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新中国体育事业自发展之初,便具备了提高国民素质、强健民族体魄的“全民”属性。在同竞技体育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群众体育热潮不断涌动、形态愈加丰富。
广播体操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上世纪50年代,“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掀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群众体育热潮。
广播体操的旋律、体育锻炼的身影,充分展示出新生共和国的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后,中国群众体育进入全面、规范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方式开始增多,健美操、霹雳舞等项目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运动方式。
步入21世纪,中国人的健康意识和健身积极性不断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将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
中国在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全民健身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成为根本目标。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运动热潮方兴未艾。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激励和带动下,“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全民健身新目标渐行渐近。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数据显示,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总人数已达4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接近九成;各类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是改革开放前的70多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倍以上。
“小球推动大球”的独特力量靓丽而厚重的外交名片一场因“搭错车”引发的友好互动,最终敲开了两国的交流大门——上世纪70年代的中美“乒乓外交”,是世界外交史上的经典一幕。体育超越国界、种族和意识形态,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70年来,体育一直是新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是连接中国与世界和平友谊的桥梁。新中国成立之初,体育战线在打破重重封锁、拓宽交流渠道、改善国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促进民间友好交往的中日“围棋外交”,到“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黑白棋子、小小银球演绎出一段段历史佳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9年中国全面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后,中国体育全面融入世界体育发展进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更是为中国和世界提供了全方位相互了解的机会。通过“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沟通心灵,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跨越分歧,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2022年冬奥会,中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自信的表达向世界展示全新的国家形象,进一步推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与此同时,中国还持续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
目前,有超过200名中国人在国际体育组织中任职;中国以援建场馆、援助派遣教练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体育援助;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体育也成为联结中国与参与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纽带。如今,从高层出访到体育大赛,中国体育外交不断引爆全球“朋友圈”;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凭借着优异成绩和鲜明个性收获了世界各地的“粉丝”;老朋友一般的外籍教练和外援,展现了中国体育开放包容的环境。未来,体育在中国外交舞台上将有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是中国外交靓丽而厚重的一张名片。女排精神历久弥新竞技体育不负时代使命《攀登者》《中国女排》——2019年,中国体育史上的两个经典故事被拍成了电影。
这是两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传奇。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登山运动史上的壮举。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上勇夺冠军,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激发了澎湃的爱国情怀。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再度站上最高领奖台,延续30多年的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拥有强大的感召力。
爱国主义、顽强拼搏、民族自信……这是竞技体育的内涵与能量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陈镜开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和容国团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拉开了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序幕;许海峰的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和杨扬的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载录了体育大国的崛起;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等传统强项,缔造了一支支领跑世界的“梦之队”。
这是走向世界的突破——2002年,姚明登陆NBA赛场,9年留美生涯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体育明星;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用惊天一跃证明“黄种人也能‘飞’”;2011年,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拿下亚洲人的首个女单大满贯冠军。这是勇攀高峰的挑战——近年来,中国体育在田径和游泳等基础大项和冬季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苏炳添成为首个跑进百米10秒以内的黄种人,孙杨实现了男子自由泳项目的“全满贯”,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上力挽狂澜夺得金牌……新一代体育明星挑战极限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底气,激励着更多中国人追逐梦想。这是价值认知的转变——竞技体育的价值认知,从“唯金牌论”逐渐走向奥运精神内核的荣誉观。
拿到金牌,值得尊敬和赞扬;没拿到金牌,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同样值得点赞。航海家郭川、“跑神”陈盆滨、“无腿勇士”夏伯渝……随着对体育内涵和精神的理解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平民英雄”彰显了体育改变人生的力量。“双奥之城”的荣耀承办奥运彰显大国担当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奥运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
北京奥运会是新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跃升的起点。那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首次登顶金牌榜。
自此,中国竞技体育“多点开花”,不断创造历史。更多的改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中国人因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更加自信,向世界敞开怀抱的态度更加明确。
在国际体育舞台上,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有形和无形遗产,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家常便饭”,助推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举办权,创造了同一座城市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历史。中国又一次肩负起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国担当,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又一座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2022年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有了十多年前的经验,中国更从容、更自信。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中国将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将实现全项目参赛的目标。按照“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工作节奏,中国冰雪人正在为竞技水平和参赛成绩的提高而努力。
冬奥会的举行,也将再次激发中国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随着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加速,“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并不遥远。5万亿元大市场的潜力产业火爆增添经济新动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体操王子”李宁空中漫步、点燃主火炬台的场景,成为奥运史上的难忘一幕。
与此同时,“李宁”——这一中国本土的体育运动品牌,也迎来了更快走向世界的契机。中国体育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奔跑与追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产业逐步兴起、发展壮大,如今已经形成了以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用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框架体系,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1980年10月,广州举办了万宝路网球精英赛,赛事组织者依靠出售门票、场地广告和比赛冠名权收回了全部投资,这标志着中国体育产业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92年,体育产业的概念正式提出。足球职业化的试点性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
随后,体育竞赛、大众健身及体育用品市场稳步成长。体育博览会举行、体育竞赛市场开放、体育彩票发行……中国体育产业开始进入立体化的发展阶段。
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激活赛事转播权市场等措施,释放了体育在经济领域的巨大能量。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带动了体育同旅游、建筑、文化、教育等相关行业的跨界融合,对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方兴未艾的马拉松产业、乘着改革春风的足球产业、“走出山海关”的冰雪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1%;到2035年,中国体育产业将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版撰稿:刘峣。
本文来源:新利体育官网-www.no1ck.com